今天是: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外地信息
构建“4+1”监督体系 让依法治编落地生根
   2015-03-17 08:50:00    字体显示:  

       (本文在中央编办综合司关于“接地气 一招鲜 见实效”创新做法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河源市编办积极转变偏重于抓具体审批的做法,不断强化监督职能,着力构建“4+1”监督体系,即明确人员、职责、措施、机制等4个要素,用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1个系统,不断加快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进程,让依法治编在河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河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谁来监督?

  ——合力体现力度:整合各方资源,编织立体化的监督网络

  河源市编办把机构编制监督的合力机制建设作为依法治编的重要前提,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监督合力。一是突出编办主体地位,发挥牵头作用。市编办积极发挥机构编制工作监督“龙头”作用,严格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使用、领导配备、机构设置等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产生协同效应。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以机构编制部门为主,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分工负责、配合联动、运转高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延伸监督视角。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公开栏、开设网上在线咨询栏目等途径,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弥补监督机制和监督力量的不足及疏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监督体系。

  监督什么?

  ——职责决定方向:明确职责范围,开辟全覆盖的监督领域

  为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责任落实,河源市编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编制了机构编制监督清单,进一步细化了监督范围。一是政策执行的监督。政策监督的范畴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各种组织法、编制条例、编制标准的执行情况,“三定”规定以及其他编制规定的执行情况。二是职能运行的监督。在做好机构改革和新设机构职能界定工作的基础上,跟踪监督新定的职能是否转变到位、落实到位。三是机构设置的监督。按照机构设置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指导和监督县区审批管理工作,防止超限额或变相超限额设机构的情况发生。四是编制配备的监督。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定期开展编制配备核查工作,防止编制混用、人员混用、变相增加行政编制等情况发生。五是人员结构的监督。合理配备领导职数、工勤人员数和其他干部数,督促各单位严格遵守岗位结构规定,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比例。六是运行绩效的监督。督促机关事业单位按审批的职责任务规范运行,重点是通过监督检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

  如何监督?

  ——措施影响成效: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全方位的监督模式

  河源市编办采取“四个结合”的方式从严监督检查,真正做到好的奖、错的纠、差的罚,维护权威,提升效能。一是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实行用编审核、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年度统计等有效途径,加强日常监督,推进监督检查常态化。同时,注重发挥专项检查的优势和功能,紧紧抓住机构改革、超职数配备干部、事业单位改革检查验收、清理整顿“吃空饷”人员等专项检查的有利时机,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监督检查工作实效。二是单位自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要求各单位每年对其职责履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增减等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机构编制部门。在此基础上,编办根据各家自查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和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解决。三是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对部门提出的增设机构、调整职能、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事前搞好研究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供领导决策。机构编制事项议决后,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跟踪监督,为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严肃查处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对未按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程序和权限擅自增设机构、提高规格、增加人员编制、超职数配备领导、超编进人的,对“吃空饷”人员隐瞒不报以及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编办敢于“唱黑脸”,责令违规单位限期纠正,及时通知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并视情节轻重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处理,充分体现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

  如何保障?

  ——机制保障执行:健全相关制度,构建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河源市编办在机构编制监督工作中,注重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全面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量,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一是建立机构编制信息公开机制。通过网站、报刊、电视等载体,及时公开机构编制工作的政策规定、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办事程序,便于群众了解情况。在河源机构编制网设置互动栏目,便于群众在线咨询、投诉及建议,让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从而实现机构编制管理“在阳光下运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度。二是印发规范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管理通知。经河源市编委会议研究后印发了《关于规范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河源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和领导职数须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再由组织人事、财政部门办理相关事项的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了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三是认真贯彻禁止“条条干预”的具体规定。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问题是机构编制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影响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落实的难点问题。为此,河源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严禁“条条干预”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的规定,严禁以下发文件、召开会议、争取项目、批拨资金、评比达标、打招呼等方式,干预机构编制工作,重申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监督权威。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工作跟踪问效机制。坚持兼顾全面和突出重点相统一,明确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和清理规范、机构编制决策审批事项等不同类型作为跟踪问效的对象,按照计划准备、自查自评、实地核查、效益评价、调整落实5个步骤实施跟踪问效,确保机构编制事项及时、准确、高效运行。

  何为支撑?

  ——信息提供支撑:用好实名系统,搭建全过程的监督平台

  河源市于20119月就已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了数据库。目前,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近八万人的数据,已经全部入库。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及时,在人员增减之后,相关科室审核通过后,在系统上在线办理增员入编或减员出编手续,解决了数据库信息的实时更新问题。实名制系统的建成,为提高机构编制监督质量提供了保证,使机构编制即时监督成为了可能。现在来看,至少发挥了三方面作用:一是实时监测机构编制增减情况。在实名制系统内,各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情况一目了然。任何数据的变化,机构编制部门都能实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二是及时查询有关人员准确信息。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换届选举、干部调配、核拨工资等工作中,可随时从实名制系统中调取所需数据。机构编制部门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也可以随时查询有关人员的具体信息。三是动态分析机构编制发展趋势。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对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便于总结机构编制变化规律,预测机构编制走向,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服务。

  报送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编办

  执笔人:谢雄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三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三明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中心
  闽ICP备 202101100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0号
欢迎您登录本站,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