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外地信息
河南强力推进人员编制“减县补乡”盘活编制资源夯实基层基础
来源:[机构编制工作信息]   2020-03-02 15:33:00    字体显示:  

  河南省结合全省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推动编制和人员“双管齐下”,发挥编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优势,破解乡镇和街道“事多人少”和部分县直事业单位“事少人多”的矛盾,将资源汇聚到基层最需要的领域和岗位。

  一、瞄准基层需求,分类下沉编制。省委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县(市、区)要根据乡镇和街道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管理任务、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原则上向每个乡镇和街道调剂编制1015名,鼓励多调剂。各地结合实际,在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下沉编制的数量。对经济发达镇、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等规模大、管理任务较重且编制紧缺的乡镇重点倾斜,编制下放多的达30余名。改革后,全省157个县(市、区)向乡镇和街道共下沉编制31906名,平均每个乡镇和街道增加编制15名左右。编制下沉后,乡镇和街道编制最多的达180余名,最少也有近60名,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突出政策优势,吸引人才下沉。编制下沉后,如何吸引县直部门的人员下沉到基层是关键。县直差额补贴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使用的不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因各地财力状况不一,工资的保障水平和各类保险费用的缴纳与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仍有一定差异。为调动下沉人员积极性,《意见》明确,下沉人员工作期满考核合格的,纳入乡镇和街道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或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各地在实施中注重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县直干部反应热烈、报名踊跃。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目前首批1万多名下沉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从实际效果看,“减县补乡”在没有大幅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盘活了人力资源,破解了用人难题。

  三、严把下沉标准,规范下沉程序。为防止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跑偏走样,分片召开现场会和培训会,选取操作规范的市县进行典型示范引导,面对面讲授政策和要求,规范操作行为。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预判,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口径。为规范操作程序,要求各地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程序,严把公告、报名、审核、笔试、面试、选岗、公示、聘用等各个环节,重点考察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明令禁止变相执行政策的情况,要求下沉人员必须从县直部门正式在编在岗人员中选派,严禁将县直和乡镇街道临时聘用人员纳入选派范围,增加财政负担。为防止县直部门“甩包袱”“卸担子”,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对下沉人员年龄、学历等提出要求。

  四、强化考核管理,激励担当作为。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试用期,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激发下沉人员干劲活力。如卢氏县采取分批落实待遇的政策,设置3年的试用期,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厅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以及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或工作成绩优异获得县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提前落实乡镇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待遇;试用期满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等次以上的人员,如期落实相应待遇。通过考核营造了“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普遍成立了“减县补乡”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制定方案、研究政策等。实施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编制调整划转;人社部门负责工资标准核定、岗位管理和岗位聘任;财政部门负责工资、社保、职业年金、津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经费核拨,保障了“减县补乡”工作的有序推进。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三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三明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中心
  闽ICP备 202101100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0号
欢迎您登录本站,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