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外地信息
突出“三个围绕” 盘活优化编制资源
   2015-04-28 10:51:00    字体显示:  

 

         (本文在中央编办综合司关于接地气一招鲜见实效创新做法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河北省沧州市编办围绕打造河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区域增长极的目标,紧贴中心工作,理顺体制,设置机构,调配编制,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保障作用。

  一、围绕增长极的发展需求,用好编制资源。园区、港口、项目是增长极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办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优先保障全市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需要。

  一是满足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发展对机构编制需求。全市21个开发区(工业聚集区)按照省编委的文件均已批建了机构,都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派出机构被赋予了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但是由于开发区(工业聚集区)职能单一、人员编制少、需协调的业务量大,特别是开发区的发展与所在地政府重视程度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关联度大。园区的运行机制是园区发展的关键。在协调机制上,成立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园区发展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部门授权落实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在用人机制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奖惩制等。在评估考核机制上,将园区招商引资、乡镇项目落地推进作为整体,实行捆绑考核。在保障服务机制上,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直接延伸到派驻地,扩展政府管理范围,比如,公安、工商、国土等部门大量基础性服务性工作,由基层所来完成。

  二是满足港口、口岸建设对机构编制需求。港口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港口,核心竞争力在口岸。为满足港口、口岸建设的需要,根据口岸办现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增加了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为口岸开放通关、开辟国际航线和口岸腹地提供了机构编制保障。为解决船舶进出港的引航问题和货物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引航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编制,增设了港口管理货物安全事务服务中心,承担货物装卸作业的监督管理职责,满足了港口引航和货物监管的机构编制需求。

  三是满足重点项目对机构编制需求。重点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确保重点项目的研究、协调和推进,设立了央企服务管理办公室,承担协调解决重大项目规划与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加强了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的工作力量,在对外开放、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等几大增长点方面,都满足了机构编制的需求。

  二、围绕社会管理和民生事业,用活编制资源。坚持跳出“编办”看“机构编制”,及时跟踪了解社会管理和民生事业热点问题,按照“一体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思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满足社会民生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求。

  一是社会管理的机构编制突出市县乡一体化。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等涉及老百姓饮食安全、生产安全等切身利益的机构,按照重点突出、全面覆盖、无缝链接和快速联动的原则,统筹研究市县乡三级的职责定位和执法管理,充分考虑地区产业特点,深入分析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任务比较重的县市,从编制上给予宽限,对食品药品生产集中地,在机构上给予倾斜,纵向形成了市县乡一体化的无缝链接监管体制,横向完善了涉及民生焦点、热点等监管部门的快速联动机制,有效地服务了全市各级社会事务和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便民服务的机构编制突出标准化。统一便民服务机构标准,能方便群众办事需求,避免县之间机构设置不平衡。按照“统一名称、统一职责、统一隶属关系、统一编制、统一规格、统一经费形式、统一领导职数”七统一的标准,组建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办两中心”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县辖区人口和面积、财政收入、工作任务量等因素,明确县(市、区)“两办两中心”机构编制,核定人员编制上下限标准,统一“两办两中心”机构名称、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对县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县(市、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县房屋征收管理办、县社会管理协调中心、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机构,按照“七统一”原则,统一机构编制标准,有效整合规范县级机构编制。

  三是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突出专业化。根据市城乡规划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庙等不同情况,把编制用于关键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突出专业化。如,市城乡规划馆需从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学)、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会展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或公开招聘;市图书馆编制用于数字图书管理岗位、古籍文献保护与研究岗位;市博物馆编制用于文物保护与研究岗位、文物鉴定与修复岗位、考古挖掘与整理岗位等,较好地满足了各个文化场所的需求。

  三、围绕减轻财政负担,用紧编制资源。减轻财政负担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目的之一。盘活编制资源、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重要手段,通过“职能有转有变、机构有设有撤、编制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办法,解决编制紧缺问题,确保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确保不突破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量。

  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设置必要的机构。从严掌握新设机构,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外,一般不研究新设机构事宜。依据充分、必需设立的,一般通过整合职能相近科室或事业单位、增加科室或事业单位职责、挂牌等途径来解决。近三年来,市直设立部门内设机构、单位所属事业单位16个,整合职能、增加职责、挂牌的27个,依据不充足、不予办理的40多个,在保障工作需要的同时,严格控制了机构设置。

  二是根据职责任务从严核定编制数量。面对各级各部门增加编制的迫切要求,通过部门内部挖掘、强化素质、提高效率等途径解决人手不足的同时,强化标准的刚性约束,从严核定编制数量。在核定人员编制数量时,有标准的,从严按编制标准核定;没有标准的,根据其职责任务,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中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有效控制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的增长。比如,通过对职责任务精确测算,在原来部门申报编制需求基础上进行科学核编,仅市信访投诉服务中心、市建设市场稽查大队、引航站等节约编制37名。

  三是对职责萎缩的撤销机构、收回编制。通过对部门职能运转、职责任务落实、职能转变等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对所属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机构运行、编制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职责任务萎缩、工作量不饱和且长期空编的事业单位,撤销机构、收回编制。2010年以来,撤销市国际经济贸易服务中心,国资委、商务局后勤服务中心等17个市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收回编制307名,相应编制用于新设机构或确需增加编制的事业单位,较好地适应了工作需要,减轻了财政负担。

  四是对服务性岗位推行服务外包。对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不涉及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服务岗位,不再设置相应工勤技能岗位,实行“政府花钱买服务”。按照“按事拨经费、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原则,突破事业单位传统用工模式,推行事业单位服务外包,缓解了事业单位编制紧张的现状,最大限度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据测算,推行服务外包后,仅“两馆一庙”、市城乡规划馆、市体育馆等节省编制200余名,在减轻编制压力和财政负担的同时,实现了政府由花钱养人到花钱办事转变,解决了政府后顾之忧。

  报送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编办

  执笔人:曹厚亭 肖勇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三明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三明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中心
  闽ICP备 2021011001号-1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30号
欢迎您登录本站,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